由于历史的原因,鄂尔多斯境内的三大煤田均存在多处火区,目前,全市已发现煤(井)田火区150处,火点509个,火区面积52.22平方公里。不仅浪费大量煤炭资源,而且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,造成近万亩耕地无法耕种,危及当地居民人身和居住安全,也严重影响我市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,火区治理任务繁重、刻不容缓。
2008年4月以来,我市把火区治理工作列为市政府的“一号工程”,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、有关旗区和部门正职为成员的火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,并在全国范围内聘请11名专家成立了火区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,坚持“先控制、后治理”的原则,将全市火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、一般治理区和零星治理区三类,根据不同区域,采取分区分类、集中连片治理方式,注浆、注水、密闭封堵掩埋、剥离等多种方式结合灭火。并在火区治理中严格执行“先灭火后技改、先灭火后生产”的原则,坚持限期治理,确保按期完成治理。截至目前,150处火区已完成治理21处,63处火区正在有序的实施治理,23处火区正在进行前期火区勘查、方案设计和审批工作,其余43处火区已全部履行完备审批,按规划准备陆续施工,已累计完成投资36.9亿元,复垦绿化12000多亩。
今后,我市将继续努力克服火区治理工作中遇到的矿区居民搬迁、征用土地、原有生态脆弱复垦绿化难度大等困难和问题,精心规划,科学安排,确保火区治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。计划于2010年底治理完成94处火区,2011年底治理完成29处火区,2012年底治理完成剩余的27处火区,把灭火工程变成一个生态恢复工程,生态建设工程。
150处火区已治理完成21处,2012年底全部治理完毕。